发布时间:2020-11-07 11:16:22 次浏览 分享到:
限酬令
(1)限酬令指由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演员委员会、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联合发布的《关于电视剧网络剧制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见》。
(2)2017四个部门发文,2018国务院部门发的规范性文件,2018几个大型网络平台“倡议书,抵制不合理片酬。”
娱乐圈乱象:
(1)片酬疯涨。在2017年上海电视剧制播年会宣布,一年内,一二线演员的片酬上涨幅度达到250%,明星片酬在制作成本中的占比升至75%。
(2)议价失衡,引发九家国内影视公司联合抵制商业片的天价片酬,反对水涨船高的炒作和明星作为唯一的议价标准。
(3)片酬虚高带来成本增加,收益率降低,投资方投资信心不断走低,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7年年间生产并完成获得发行许可的电视剧数量逐年下降。
(4)《孤芳不自赏》女主片酬8000万,作为烂剧中的战斗机豆瓣评分3.1分,导演在采访中都说演员每天工作12个小时,在车上也算工作时间,路上两小时,化妆补妆3小时,5小时了,一小时是10万,一天不演戏的时间就赚50万。外景都不用出了。
限酬令出现之后的实际效力
(1)限酬令后,年度流量排行TOP10的网台剧中,一线流量艺人作为主演的片酬成本在总制作成本占比降至20%左右,这无疑优化了资金使用结构
(2)2019年爱奇艺CEO龚宇便在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的表示,在线视频平台的内容成本得到控制主要得益于“限薪令”颁布后演员片酬的下降,使得市场趋于稳定,平台话语权增多,内容成本可控性更高
(3)上市公司的财务透明制度、境外汇款政策收紧,以及范冰冰偷税漏税事件爆发后,税务系统对明星缴税情况的进一步清查,都将为限薪令的贯彻保驾护航
限酬令带来的好处
(1)(限酬令出现的背景之一)2012年至2017年年间生产并完成获得发行许可的电视剧数量逐年下降——《我国电视剧行业发展研究》
限酬令之后:广电总局每月公示的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发现限酬令颁布后,2018年上半年全国报备通过数量达到605部,较2017年同期增加了13.08%。2017年有1170个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2018年有1231个。
(2)2016-2018年,影视行业全年的投融资总金额分别约为295亿元、260亿元和430亿元(限酬令出现后投资猛增),其中2018年的投融资总金额相较于2017年增长了65%
(天价片酬阻碍了投资方进行投资,限酬令出来之后增加了投资方的信心,也确实促进了电影市场的繁荣,增加了电视剧的制作和总投资的增加)
(3)政策具体落实后2018年起豆瓣评分走高。
回应18年后股价下降/影响盈利
(1)2018年的股市行情,上证指数下跌-24.59%,是A股史上第二差。18年之后股市整个大环境都不理想,中国股市所有行业在2018年度,整体上都是下跌的,娱乐圈股价下跌和限酬令没有必然关系,更主要的原因是大环境的恶化。
(2)进入11月,文化传媒终于迎来转机,近日更是呈现异军突起、强势涨幅之势。截止13日收盘,文化传媒板块大涨超过4%,唐德影视、新文化、长城影视多只个股掀起涨停潮,光线传媒、当代东方等个股亦涨幅显著;风波中的华谊兄弟也在14日涨幅6.25%,收盘报价5.61。各大财经媒体不约而同将其归因于:政策利好助推文化传媒板块大涨。
娱乐圈本身的火爆高收入类似泡沫经济,回落反而是趋向正常化
(1)《限酬令缘何而来》(知网论文)明确指出:资本灼流的冲击使得中国电影市场泛起了泡沫。随着中国电影市场一路高开高走,各方资本纷纷注入。打快牌挣快钱、快速回收票房的例子不在少数。
(2)《潮水退去,娱乐圈去泡沫一样惨烈》凤凰网、《我国娱乐界的泡沫经济谁来打破?》
等论文都指出娱乐圈由于投机等存在经济泡沫
限酬令优化电影投资比例的必要性
(1)(业内人员的努力收效甚微)
2013年,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制片、导演、编剧、演员工作委员会甚至联合发出了倡议,希望业内自觉抵制攀比片酬的不良风气。但是收效甚微,2014年腾讯白皮书显示大部分一线明星每集片酬为60w—100w之间,近两年,当红小鲜肉、知名演员天价片酬的现象愈演愈烈。
(2)(国家此前不强硬不明确的规范无效)
2016年8月,央视在新闻节目中提及“天价片酬”问题,点名《如懿传》的霍建华和周迅共拿走上亿片酬,还提及电影《致青春2》和电视剧《幻城》也片酬过高,批评“天价演员”并没有提升电影和剧集本身的水准。之后,广电总局也针对“天价片酬”出台新政,要求各地电视台不得在购买电视剧时以明星演员为议价标准,业内称其为“限薪令”。总局三申五令,但是无效。
(3)(影视制作成本失衡)
编剧高满堂不止一次的指出,“现在拍摄一部1亿成本的电视剧,要请到这些当红小鲜肉,片酬基本就在七八千万之间,只有两三千万留给导演、编剧、团队和后期制作。”制作成本分配比例的逐渐失衡,也是导致大量制作低劣的作品出现的原因之一。
在2017年上海电视剧制播年会宣布,一年内,一二线演员的片酬上涨幅度达到250%,明星片酬在制作成本中的占比升至75%。
(4)(过高片酬带来的业内风气恶化)
“高片酬”被认为是造成当下电视剧市场种种不合理现象的“痼疾”之一。主要明星片酬占到一部剧总体投资50%以上已成常态,甚至还有的比例高达80%。导致很多剧唯明星论——来源:北京青年报
各会员单位、影视制作机构及广大电视剧网络剧从业人员要把德艺双馨作为职业理想和目标追求,自觉抵制不合理高片酬等不良行业风气。——限酬令原文里的东西
限酬令的效果与影响
粉丝经济时代向口碑时代转变
1、“IP+流量明星”的电影、电视剧如幻城、青云志、上海堡垒、收视、口碑双输。
2、研究发现,中国2018年电影总票房与口碑展现出显著正相关,正相关的显著性有所上升,由98.81%上升至99.5%。其回归模型的显著性上升至99.86%,同时这 4部春节档电影也体现出口碑与票房的正相关性。(来源于太平洋证券)
其他国家的电视剧、电影预算分配
1、韩剧的预算大多都在电视剧的制作费上,演员片酬只占20%到30%。去年的大热剧《太阳的后裔》的制作成本大约是130亿韩元,其中宋仲基和宋慧乔拿到的片酬一共在20%至30%之间。而今年的《蓝色大海的传说》制作费高达220亿韩元,业内透露全智贤的片酬也只占总投资的10%。
2、日本演员的片酬通常只占总制作成本的20%。这与日本严格的事务所制度有关,也与日本相对成熟的影视产业格局有关。据了解,《世上最难的恋爱》大野智的片酬是150万日元,波110万日元;《99.9:刑事专门律师》松本润130万日元,香川照之180万日元,荣仓奈奈则有150万日元。而即使是日剧天王木村拓哉,片酬也只有200万日元,这些当红明星的片酬,折合人民币都只有7万-12万元每集。
流量带来的效益与内容口碑带来的效益之比较
内容口碑:
1、《阿凡达》,《阿凡达》制作成本2.37亿美元,特效占1.5亿美元总票房高达27.88亿美元,相当于150亿人民币,而且是2009年。在全世界四分之一的国家都上映过,利润高达10亿美元。
2、《泰坦尼克号》,总票房21..88亿美元。不是科幻片,确实史诗级灾难片,仍然是投入巨大,产出巨大,利润巨大。投资2亿美元,
3、《战狼2》碾压小鲜肉云集的《建军大业》,似乎那些流量明星正在被观众抛弃。同样,今年的春节档,《唐人街探案2》和《红海行动》大卖,更多是依靠内容口碑驱动,“大IP+流量明星”的定律在实践中已失灵。
流量:
1、郭敬明的《爵迹》是一个更典型的案例。这部片子,基本上把内地的一线流量一网打尽,集结了范冰冰、杨幂、吴亦凡、陈伟霆、TFBOYS、陈学冬、林允、郭采洁等流量明星。这些人的粉丝,如果按照他们自己说的,加起来估计跟中国人口差不多了。不过,曾幻想10亿的《爵迹》,票房惨淡只有3.83亿。
2、上海堡垒:该片总投资3亿元人民币,鹿晗片酬1.2亿。舒淇8000万,除去其他演员的片酬,宣传,前期,应酬,茶水。这部片大概花费50万打造。被一众网友称为“行业的悲哀”。
口碑时代的数据
机构:太平洋证券;本报告采用了线性回归分析模型
研究发现,中国2018 年电影总票房与口碑展现出显著正相关,正相关的显著性有所上升,由98.81%上升至 99.5%。其回归模型的显著性上升至 99.86%,同时这 4 部春节档电影也体现出口碑与票房的正相关性。
在海外成熟的电影市场,电影票房与口碑有着显著的正相关,而中国电影市场在进入 2018 年后,票房与口碑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因此可以得出,中国电影市场已经正式进入了口碑时代,中国电影观众非常关注电影产品的质量。而随着电影市场的成熟,我们认为未来电视剧、小说、音乐和游戏等泛娱乐领域都将先后进入口碑时代,内容为王将真正到来。
用户品味的提升会造成电影评分的下降,从而影响整个电影市场的总体票房。经济景气度进一步下降。
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声明:新媒体转摘宣传请知会本公司并标明出处“那蓝映相-北京企业宣传片制作公司”;
相 关 文 章 推 荐
热 门 文 章 推 荐
- 摄影机像素到底需要多少像素合适?4K/6K/8K ?
- 企业宣传片制作思路有哪些?
- 制作一个广告视频需要多少钱?视频广告制作收费标准是多少?
- 无人机航拍收费标准有哪些?收费依据又是什么?
- 企业宣传片制作收费标准一般需要多少钱?
- 宣传片制作流程详解-一部宣传片的诞生过程
- 北京企业宣传片制作公司哪家好?
- 宣传片拍摄报价明细表有哪些内容?怎么写?
- 建筑宣传片文案范本:龙星科技企业宣传片走心创意文案分享
- 产品三维动画制作收费标准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