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那蓝传媒为您提供高品质公司宣传片/产品广告片/人文纪录片的视频拍摄全案,欢迎交流!

【那蓝传媒】

全国统一拍片热线:

010-52173886 ( 工作时间 )

17718313390 ( 全天时 )

纪录片:《一心为公:施一公》导演剪辑脚本
来源:www.nabluemedia.com 作者:那蓝君
发布时间:2020-11-13 11:37:40 次浏览 分享到:
《一心为公:施一公》解说词:他用自己出色的成就证明,他是21世纪生命科学响当当的领军人物同期声:结构生物学最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了解生命,几乎所有的疾病,都可以用结构生物学的方法对它进行研究解说词:“美国梦”已经成为过去,“中国梦”是他的未来。同期声:回...


导演剪辑脚本:《一心为公:施一公》(图1)


解说词:他用自己出色的成就证明,他是21世纪生命科学响当当的领军人物

同期声:结构生物学最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了解生命,几乎所有的疾病,都可以用结构生物学的方法对它进行研究

解说词:“美国梦”已经成为过去,“中国梦”是他的未来。

同期声:回国的梦想始终是在心里

《根在中原》一心为公---施一公

 

(字幕)2012年5月20日  清华大学

(解说词)第二届结构生物学大会在中国北京举行。包诺贝尔奖得主和美国家科学院、欧洲科学院、法兰西科学院、英国皇家院士在内的20多名世界顶尖生命科学专家同时与会,一时间“星光熠熠”。

(解说词)在这次大会上,我们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他就是这次结构生物学大会大会的组织者:施一公。他特别提出了结构与功能研究、蛋白质与核酸研究,以及化学与生物学研究的结合,充分体现了当代生命科学研究中多学科深度交叉的发展趋势,是一次难得的前沿科学盛会。

(字幕)施一公:世界著名的结构生物学家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授

                2003年鄂文西格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

                2008年受聘清华大学教授

                2009年,入选第一批“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

                教育部长江学者座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2009年9月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2010年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学奖

(解说词)去年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与医学院举办了首届蛋白质科学前沿研讨会。今年是第二届,并与第二届核酸与蛋白质化学及结构生物学国际大会共同举行,对促进相互交流与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结构到功能,本届大会涵盖了六个研讨主题,触及当代核酸及蛋白质科学研究的各项前沿、热点问题。

(同期声)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  施一公

从去年开始清华整个生命学科,每年会开一次综合性的蛋白质科学会议,去年和今年是去年的4月份和今年的5月份,我们都邀请了美国和西欧,和日本的一些重量级的科学家,而且在一级,还创新能力非常强的著名科学家来清华大学参加国际会议,每一次的话,大概有30到40位的主题报告,来的这些人,都在蛋白研究的革命领域,像结构、功能、蛋白质的预测,理论计算等等革命领域的顶尖的国家专家。

(解说词)这里是施一公的实验室。大家都在一丝不苟地忙碌着,气氛紧张。多年来,他潜心研究癌症发生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以此为基础,将给国际医学界创造一个神话,一种可以治疗世界难题-----癌症的新药。

(同期声)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  施一公

    结构生物学最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了解生命,就是你想这么讲,我们人长什么样,我们彼此很在乎,但是组织器官长什么样,我们身体疾病很相关,就是我们人死了会做尸体解剖,会怀疑是有病毒变化的话也要做解剖,也要做组织切片,再往下一层人体各体水平,器官水平有组织水平,器官水平是组织,再往下是细胞水平,这是人体的基本一些功能,基本单元了。单细胞里面你想想用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到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里面有大量的蛋白,有不同的一个一个小的结构,我们也可以叫房子也行,这些不同的房子里,不同的蛋白,不同的家庭。这些家庭的信号联络等等,构成了细胞的功能,所以我们一定要钻到细胞里去看蛋白的功能。

(解说词)致癌原因一直是全球科学家致力研究的重点之一,而细胞凋亡通路的破坏与癌变有密切的关系。

(同期声)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  施一公

其实应该说,几乎所有的疾病,都可以用结构生物学的方法对它进行研究,然后达到一定的,因为很简单,不管什么病,最后总有一个物质基础,说的最直接,说白了就是说,无论什么病,最后总是由物质引起的,比如说感冒、发烧是病毒引起,发痢疾是湿毒引起了,无论是什么样的病,最后我们总可以溯源,最后归根到底最后肯定是有蛋白质,有核酸有基因引起的,这样的话,你总是需要知道结构。

(解说词)1990年初,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本科毕业的施一公获全额奖学金,赴美国一流的研究型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生物物理学及化学博士学位。1995年,施一公获博士学位,次年到纽约史隆-凯特林癌症研究中心结构生物学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1997年4月,他还未完成博士后研究课题,就被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聘为助理教授。

(同期声)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  施一公

我真正的开始全力以赴的做科研,是在经历了打工、经历了想转专业等等一系列的,叫斗争也好之后,我从1993开始静下心来开始做我的论文,我1995答辩,到我答辩的时候,其实已经开始有一些感觉,就是我的学术,已经开始在领域里面在生物物理、生化这里面有一定的地位,我觉得原来做学术不过如此,开始有一点感觉,感觉也很自豪那时候。

(解说词)1998年2月,施一公正式就任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助理教授。一进学校,普林斯顿大学就给他提供了面积达200平方米的实验室和近50万美元的启动基金。在当时,这样一种待遇是很多人都无法企及的。良好的科研条件和机制为施一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空间。施一公决定为造福人类选择癌症为主攻方向,他研究的课题是:细胞凋亡和癌症发生的分子机理。

(同期声)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  施一公

在普林斯顿做学术研究,总体来讲我也很顺利,就是我是1998年的1月份实验室建差不多的时候,正式到普林斯顿大学任教,我在2001年,在1999年、2000年就有一些突破性的进展,在细胞的领域,在细胞的调包领域结构生殖研究都有一些突破性的进展,在国际上有一些比较重要的工作出来,所以我在2001年破格就比提拔成了终身的教职就拿到了。

(解说词)同年,由于探究神秘的抑制“细胞凋亡抑制因子”的蛋白SMAC,以发现人体细胞凋亡过程失灵导致癌症,以及人体内生长因子讯号传导失常造成癌细胞,并对破解致癌原因这一生命科学之谜作出了突出贡献,施一公被国际蛋白质学会授予鄂文西格青年科学家奖,成为获得该奖项的第一位华裔学者。当年,施一公36岁。

(同期声)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  施一公

在我博士后做完的时候,我很清楚,在我的领域里,我可以做所有其他领域能做的事情,我也能做很多人不能做的事情,就是可以去在一些未知的领域打开我的天地,所以我很幸运在1997年的4月我就拿到了普林斯顿大学助理教授的职位。

(解说词)2005年,他当选为华人生物学家协会主席。在比美国历史还要悠久的学术殿堂普林斯顿,施一公登上了巅峰。然而,就在在美国的事业走上巅峰之时,他却做出了一个让全世界瞠目结舌的举动。

(同期声)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  施一公

2006年的时候当时清华大学的党委书记陈曦,来找我跟我谈,希望我能够全职回清华,清华的生理科学的建设负担起来,能够把清华大学的生命学科,再往前推进一步,能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作用,当天晚上我就给我的夫人,远在美国的太太打了一个电话,我就告诉任兵说清华大学有这样一个机会,希望我全职回来,任兵很理解我,她说你不是一直在想回国吗?这样一个好机会你千万不要放弃,我一听高兴坏了,我还得把电话挂了,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告诉陈曦说夫人也很支持,我决定全职回清华,经过一个短暂的过渡期,全职回清华。

(解说词)施一公放弃美国的优厚物质条件,放弃在普林斯顿终身讲习教授的桂冠,放弃美国为他实验提供的优越支持,在众人的惊疑中,2007年4月,施一公在清华大学的实验室正式开张,施一公归来终于“板上钉钉”。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研究室主任、国际知名神经科学家鲁白说:“他是海外华人归国的典范和榜样”。

(同期声)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  施一公

回国的梦想始终是在心里,每次回到中国,看到中国的变化,包括郑州的变化,北京的变化,清华的变化,都是心潮澎湃,感觉都非常的激动,但每次从中国坐飞机离开回美国的时候,心里都很惆怅,为什么呢?觉得自己只是一个旁观者,并不是中国变化的做贡献的一个人。而这个本身是与我们从小的教育相违背的,是不太符合的,尽管像我和我们这一代人,已经在用自己的方式为国家在做一些贡献,但这贡献是间接的。

(解说词)施一公回到自己的母校:清华大学,开始了全新的生活。教书育人是施一公最喜欢的事业。

(同期声)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准研究生 黄修良

第一次见到施老师的时候,远远看去感觉哇我终于看到了闻名已久的大人物,然后肯定会一种高不可攀的感觉,因为觉得这么有名的人,不那么容易的交往。但是实际上和他交流过后其实施老师是非常和蔼非常平易近人的人,他对学生非常的包容一种谆谆教导的感觉,用鲁迅学生说的一句话“俯首甘为孺子牛”非常贴切的。

(同期声)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博士后 殷平

施老师在2008年的时候,来到武汉大学为我们做了一场报告,当时整个会场也是挤满了陈,大家都是慕名而去,听了报告以后太切身体会到,他确实包括他的思维,还有做科研的那一种精神,他也讲了,他自己的经历,之后我就通过这报告,我更加坚定了来到这样一个实验室去学习到更好的科研的素质的培养,所以我说来施老师这边。

(同期声)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学生 闫浈

施老师要求很严格就对我们实验室的结果,要求就非常严谨。而且他经常会跟我们提,而且他更注重的是训练如何自己去思考,去设计实验,而不是直接教你怎么做实验,我觉得这对PHD更重要的。

(解说词)从2008年起,用5到10年,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等,引进2000名左右人才并有重点地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施一公是“千人计划”倡议者之一。

(同期声)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  施一公

千人计划是咱们国家在2008年底出台了一项,只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才计划,是有中组部负责实施,由国家十几部委,包括教育部、科技部、卫生部、发改委、财政委予以配合,这一个高层的引才的目的,是把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出去的留学生中最精华的一批,已经在美国的研究型大学和研究院所获得终身教授,和终身研究员的称号的这一批创新人才,以及在美国著名的大公司里,获得比较高的职位的创新人才引进回国,用创新和创业推动国家的经济转型,这个计划呢,是国家的一个战略的举措,2008年开始实施,我非常荣幸,恰好参与了这个计划的一开始的起草的工作。

Part2:

解说词:他始终铭记父亲的教导“一心为公”

同期声:希望我的父亲能看到他的儿子很争气,没有给他丢脸

解说词:他功成名就,却心系故土

同期声:我老说我自己是河南人,但我更是驻马店人

解说词:《根在中原》一心为公---施一公正在播出。

 

(解说词)在施一公的办公桌上,我们看到贴着一张老照片,那是老的驻马店火车站,到今天,无论走到哪里,施一公的内心深处,都始终保有一份情怀,都始终不忘自己的故土。

(现场采访:施一公办公桌前)

今年的清明节4月5号,4月4号、5号,我回了一趟驻马店,有的同学三十三年没有见了,从1979年小学毕业到我今年是2012年回去,在一起一共聚了50位同班同学,非常不容易。很多同学见面,都认不出来了变化非常大,你想三十多年没见也很激动。

(同期声)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  施一公

现在回想起来,在驻马店的日子我觉得就像生活在天堂里一样,也因此我对驻马店的感情非常之深,我老说我自己是河南人,但我更是驻马店人,包括长大以后,有时候其实我很少回去,1980年2月离开驻马店,我13岁离开驻马店以后,实际上只是在1985年回去过一次,1986年回去过一次,然后就是今年的4月份回去,就是今年4月份回驻马店的时候,已经离我当时1986年回驻马店,已经时隔26年了,但是呢这26年里面,其实这个感情我想我对驻马店的老乡也很能理解,尽管没有见面,尽管没有书信往来,尽管没有电话、传真,但是呢,我觉得我做的事情有时候是觉得为我驻马店的老乡,为我的老师在做,我觉得他们在给我鼓劲,也在给我加油,也在为我自豪,就每想到驻马店都有一种很亲切,非常的激动的感觉,觉得那是我的家乡。

 (字幕)2012年6月15日 8:30 河南外国语学校

报告会同期

(字幕)2012年6月15日 12:00 郑州大学报告厅

演讲实况

(字幕)2012年6月15日 14:30  河南省实验中学

给学生做报告

(解说词)这就是施一公的生活状态,马不停蹄,一刻不懈。身为河南人的施一公,虽然漂泊在外,却心系家乡,关心家乡的教育事业。用自己执着的身影影响着家乡的年青一代。他出生在河南驻马店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受家庭熏陶,从小聪颖过人的施一公对数学和物理具有浓厚兴趣。今天回忆起来,童年时光是他最快乐的回忆。

(同期声)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  施一公

我印象中我们家经常搬家,在一个地方住个两三年就搬家了,但是呢虽然是小时候,现在想一想很清苦,因为生活条件各方面都比较的富足,但是感觉很幸福很好。所以我整个童年的印象,对整个,无论是汝南县下边的农村,还是整个驻马店镇的印象非常美好,非常非常美好,像我们在农村的时候,尽管在农村家里的条件很差,周围环境也很差,但是作为孩子你不觉得。

(解说词)施一公的对科学的追求,他的拳拳报国心,孜孜育人情,以及做诚实的科学,做正直的人等理念,都来源于于一个人的影响。父亲为他取名“一公”,就是“一心为公”之意。

(同期声)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  施一公

父亲对我们的要求也都很严,希望每一个人都接受高等教育,要有知识有文化,所以我觉得我蒙蒙胧胧之间在上大学,这个过程中,在高中到大学过程中,有一个,我觉得是下意识的愿望,就是在向我的父亲证实,应该是向我的父亲、母亲证实,但是父亲起了更大的作用,希望我的父亲能看到他的儿子很争气,没有给他丢脸,父亲多才多艺他的大度,他的幽默,他的宽松大量,他的待人的善良,始终我觉得对我影响非常深。

【电影《高考1977》】

(解说词)这部电影让他想起父亲当年趴在地上辅导五位哥哥姐姐演算数理化,备战高考的情形。那时,施一公对父亲钦佩不已,奠定了他对于理科的钟情,以及普及知识教书育人的抱负。1985年高中毕业时,学习成绩优异的施一公同时收到了清华、北大等几所重点大学的保送邀请。精彩的人生之路在他面前展开,等待他的选择。在那个年代,流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生命科学是什么,施一公甚至一无所知。当痴迷数学的他走进了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命运让他最终踏入生命科学的殿堂。

 

(同期声)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  施一公

大学在文化的熏陶是小学和中学是无法取代的,就是清华不止是一个传授给大家,传授给青年学生知识和文化的地方,也不止是传授给学生思维方式的地方,他更是让学生养成一些基本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地方,大学毕业的时候,我们很多的学生具有这个能力,我觉得,至少初步具有这个能力。他们会做出一些独立的判断,这个的过程,也是对人的,作为一个人成长从最重要的一部分,是在大学养成的,所以我在清华,呆了整整四年,我是提前一年毕业,对清华的感情很深,我觉得清华呢,不仅为中国培养了这么多的仁人义士,有识之士,清华大学不仅为国家培养了这么多。

(解说词)生活中的施一公简朴、平和,他曾是清华大学万米竞走的校纪录保持者。如今,他依然每周坚持锻炼,他要练就一副好身体,实践自己为清华奋斗30年的理想。

无论是科学巨将,还是企业精英,还是治国栋梁都有很多,但是我觉得清华在中国社会中起了一个更大的作用,实际上是在思想文化的熏陶,在思想文化的传承,我觉得起到了一个关键作用。当然我作为清华学子,有时候很难想象,中国社会没有清华会是什么样子。

(解说词)《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上世纪80年代,当这首歌流行的时候,施一公刚拿下了全国数学物理大赛的大奖,考入清华大学生物系。那时的他,少年得志,风华正茂,在心中许下了诺言,正如歌中所说。二十年后,施一公实现了自己的承诺,他回来了。用自己的学识和威望报效祖国,激励青年,他也更希望同在海外求学的游子们能早日学成归来。他憧憬着,再过二十多年,能够更加自豪地唱这首歌。

再过二十年我们重相会,

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

天也新,地也新,春光更明媚。。。。。(歌声中结束)




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声明:新媒体转摘宣传请知会本公司并标明出处“那蓝映相-北京企业宣传片制作公司”;



(0)
0.00%







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我做不到的,有什么想法,赶快咨询吧!

立即咨询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