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色彩的六大观念
来源:nabluemedia.com
作者:那蓝君
发布时间:2023-12-23 00:11:01 次浏览 分享到:
中国电影《英雄》与这些影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片中红、黑、黄、绿、白五大色调的场景设计,虽然有几分西方色彩体系中“主观颜色”的味道,但是这种色彩结构在本源上仍属于东方主义色彩观念的体现。
第四. 构成主义色彩观念
构成主义的色彩观念,是一种现代用色观念,与现代设计不乏共通之处。徳国电影《罗拉快跑》(Lola Rennt)是体现构成主义色彩观念的较有代表性的作品。这部电影在影像方面远算不上“精良”,甚至有些粗糙,然而构成主义的色彩使用效果突出,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影像在其他方面的不足。整部影片将红、黄、蓝——极具分量的三原色作为其色彩构成的核心部分,色彩“讲究”的画面都有这三个颜色的参与。
一部影片可能在叙事方面是相对“传统”的,但色彩却是”后现代”的。“后现代主义”的界限很难精确划定,如果排除探索性的先锋电影,即便个性强烈的形式主义电影也难以整体呈现典型的后现代风格色彩结构,在主流影片中,只有个别影片具有"后现代主义色彩观念”。美国电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是一个例子,该片在整体风格上不属于再现真实的现实主义,而偏向主观意识较强的形式主义。色彩使用比较夸张,高纯度的以及各种“抢眼”的色彩以不同于传统色彩规律的方式组织在同一个画面中,让观众也能感觉到“故意的拙劣”、“反叛高雅”等玩世不恭的创作意图。这些都是后现代主义色彩观念的典型特征。
第六.综合性的色彩观念
色彩是电影创作中的重要因素,对观众的情绪有很强的影响力。色彩对于电影不仅是造型的语言,也是叙事的语言,得体并巧妙地运用色彩是摄影师和导演必备的素质。在艺术的历史中,前人已经对色彩进行了很深入的研究,并建立了多种不同体系的色彩观念。探索这些色彩观念,对于提高创作者的色彩修养是相当有益的,同时对于当下的电影创作也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发布时间:2023-12-23 00:11:01 次浏览 分享到:
在电影的拍摄中,色彩表现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内容。创作一部优秀的电影,一方面要有一定的色彩修养具备色彩观念方面的知识外,在制作过程中还需要根据情节内容、拍摄环境等具体情况仔细设计画面的色彩结构。...
在电影的拍摄中,色彩表现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内容。创作一部优秀的电影,一方面要有一定的色彩修养具备色彩观念方面的知识外,在制作过程中还需要根据情节内容、拍摄环境等具体情况仔细设计画面的色彩结构。要将整部电影的色彩作为一个"系统"来考虑,这样才能将色彩强大的视觉表现力充分发挥出来。对于现代的电影摄影艺术来说,使用色彩的观念比较自由,在造型修养较高的电影摄影作品中,往往能够明确地看出其色彩体系的“历史脉络”。
第一. 经典主义色彩观念
经典主义的电影色彩观念来源于古典主义绘画的色彩美学追求,其重要特点是追求色彩的沉稳、和谐与内敛。
经典主义的电影色彩观念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非常讲究“灰凋子”的使用,这里的“灰调子”不同于影调里“黑灰白三大调”中的“灰调”,而是指低纯度的色彩。古典主义审美认为对“灰调子”的使用和欣赏是色彩修养到达一定高度的体现,如今经常提到的“高级灰”的说法正源于此。因此在经典主义电影色彩观念的色彩结构中,对于高纯度颜色的使用是十分谨慎的,甚至在很多情况下避免使用高纯度的“饱和色”,这与上面提到的奥斯瓦尔德的观点比较一致。
第二. 印象主义色彩观念
印象主义的审美观源于印象派绘画的观念,与古典绘画不同,印象派相对而言更重视“意象”范畴的造型因素。不再追求永恒与完美,而是把很多瞬间的、随意性的、感受性的内容溶入到绘画之中。色彩在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印象主义色彩观念,不仅对于导演和摄影师在色彩感觉以及色彩修养方面提出了较高要求,更重要的是要求他们在审美价值观方面对印象派有深入的见解。因此这种色彩观念的影片远没有古典主义色彩观念的电影那么普遍,作为当今世界电影最主流创作群体的美国好莱坞也很少使用印象主义的色彩观念来创作。印象派绘画兴盛于法国,对法国乃至整个西方的艺术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法国电影人对印象主义色彩观念的理解是最为深入的,在电影胶片的拍摄中,将这种源自油画媒介表现的色彩结构方式发挥得淋漓尽致。法国电影《狼族盟约》(Le Pacte des loups)是为数不多的具有强烈印象主义色彩的电影。
第三. 东方主义色彩观念
在电影摄影方面,虽然西方色彩观念影响深远,但是在一些东方国家的大师级作品中,依然能够看到“东方文化因子”。本文把这种明显带有东方特点的色彩结构称为“东方主义色彩观念”。其中一位极具代表性的创作者是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几乎所有他制作的彩色片中都存在着这种色彩结构。《影武者》是黑泽明的代表作之一,该片力求准确还原物体的“固有色”。片中每个家族的军队都有代表自己的颜色,色彩华丽的军队出现在战场上,服饰、旗帜、环境等多种元素不断地将各种高纯度的固有色准确地呈现在画面里。这种完全不同于西方的色彩观念还体现在黒则明的《乱》、《梦》等多部影片中。
中国电影《英雄》与这些影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片中红、黑、黄、绿、白五大色调的场景设计,虽然有几分西方色彩体系中“主观颜色”的味道,但是这种色彩结构在本源上仍属于东方主义色彩观念的体现。
第四. 构成主义色彩观念
构成主义的色彩观念,是一种现代用色观念,与现代设计不乏共通之处。徳国电影《罗拉快跑》(Lola Rennt)是体现构成主义色彩观念的较有代表性的作品。这部电影在影像方面远算不上“精良”,甚至有些粗糙,然而构成主义的色彩使用效果突出,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影像在其他方面的不足。整部影片将红、黄、蓝——极具分量的三原色作为其色彩构成的核心部分,色彩“讲究”的画面都有这三个颜色的参与。
第五.后现代主义色彩观念
后现代主义色彩观点最典型的特征是有意识地不遵守或挑战已有的色彩组织规则,挑战已经被广泛认可的色彩和谐的习惯,因而后现代主义的色彩结构往往呈现出奇异、特别甚至”刺眼”的视觉效果。采用后现代主义的色彩结构,并不代表整部影片就是后现代风格的,只表明其在色彩运用上的特点。
一部影片可能在叙事方面是相对“传统”的,但色彩却是”后现代”的。“后现代主义”的界限很难精确划定,如果排除探索性的先锋电影,即便个性强烈的形式主义电影也难以整体呈现典型的后现代风格色彩结构,在主流影片中,只有个别影片具有"后现代主义色彩观念”。美国电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是一个例子,该片在整体风格上不属于再现真实的现实主义,而偏向主观意识较强的形式主义。色彩使用比较夸张,高纯度的以及各种“抢眼”的色彩以不同于传统色彩规律的方式组织在同一个画面中,让观众也能感觉到“故意的拙劣”、“反叛高雅”等玩世不恭的创作意图。这些都是后现代主义色彩观念的典型特征。
第六.综合性的色彩观念
法国电影《天使爱美丽》(Amelie)的影像使观众印象深刻,在色彩方面尤其如此。该片的色彩难以明确归于上文提及的任何特定类型,然而仔细分析之后,还是可以看出印象主义和构成主义的特点,甚至几分“后现代”主义的影子。当然最引人注意的还是导演与摄影师独具匠心的个人化的色彩设计。
特写镜头中,观众依然可以看到这种柔和细腻的冷暖关系,通过环境与道具的设计,画面左半部的背景保持了与大景别中相似的冷暖色穿插的节奏。不过,在特写画面中,色彩相比大景别单纯了许多。左边背景中有一抹非常抢眼的高纯度红色——一把大红色的雨伞。这样强烈的红色,唐突地出现在这个环境中,可见特写画面运用的不再是传统的印象主义色彩结构了。这一抹红色由于纯度太高,与周围的色彩相比较而言十分突出,这是不符合传统构图理论和色彩理论的。其实要避开这抹红色很容易,只需调整一下机位,此处特意使用红色,可见电影《天使爱美丽》的色彩建构主导思想中也许包含了后现代主义的因素。
色彩是电影创作中的重要因素,对观众的情绪有很强的影响力。色彩对于电影不仅是造型的语言,也是叙事的语言,得体并巧妙地运用色彩是摄影师和导演必备的素质。在艺术的历史中,前人已经对色彩进行了很深入的研究,并建立了多种不同体系的色彩观念。探索这些色彩观念,对于提高创作者的色彩修养是相当有益的,同时对于当下的电影创作也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赞
(0)
0.00%